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在疏离自然与征服自然之间应该有平衡点

已有 98 次阅读  2012-03-21 17:14   标签平衡点 

        针对有人抱怨敬畏生命的伦理过分看重自然生命,施韦泽反驳道:“不承认生命本身是伦理 与之相关的充满神秘的价值,正是所有先前的伦理学的错误。从而, 敬畏生命不仅适合于精神的生命,而且也适合自然的生命。就像耶稣所比喻的那样,人不仅拯救 迷途的羊的灵魂,也拯救整个羊群。人越是敬畏自然的生命,也越敬畏精神的生命”。@在施韦泽 看来,全部生物都受制于生命意志自我分裂的法则,人类也一直处于这样的境地,为了能保存自 己的生命和整个人类的生命,必须以牺牲其他生命为代价。

        施韦泽通过他自身经历的两个故事表 达了这一困惑:一是儿时不杀生的本能愿望:小学时和同学一起用弹弓打鸟,这时教堂的钟声响 了,立即扔下弹弓;二是对残酷的生命法则的困惑:从土著手中救了一只鱼鹰,却要以牺牲小鱼 的生命来让鱼鹰活下来,而这样做道德吗?在对生命痛苦的困惑与无奈中,施韦泽认为:敬畏 生命的人,只是出于不可避免的必然性才伤害和毁灭生命,但从来不会由于疏忽而伤害和毁灭生 命。在他体验到救援生命和使他避免痛苦、毁灭的欢乐时,敬畏生命的人就是一个自由的人。施 韦泽晚年的时候回顾一生讲到:我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于动物保护运动,使我感到特别高兴的是, 敬畏生命的普遍伦理学已经证明,通常被嘲笑为多愁善感的对动物的同情,是有思想的人的不可 回避的责任。对于人和动物的关系,过去的伦理学或者根木不理解,或者不知怎么办。即使它认 为同情动物是对的,也难以接受,因为它就只限于人对人的关系。由此施韦泽呼唤道:什么时候 公众舆论才能不再容忍虐待动物的大众娱乐呢?美国学者纳什从深层生态学的角度提出了几个问题,比如,人类能否拥有繁荣的社会生活而 又不违背生态平等主义这一基本的深层生态学原理?如果人在思想上和技术上都进化到了一个 能改变大部分地球的程度,那么他们对地球的这种改变与一头狮子用速度和力暈为所欲为有什么 区别?他指出,深层生态学家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虽然人类对大自然的某些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现代人已经大大超越了适当的标准,就好像一头狮子一天要杀死15只羚羊那样。在深层生 态学家看来,由于人口数量和资源消耗量急剧增长,特别是对濒危物种栖息地的侵占,人们已犯 了严重侵犯其他雄霸蛮荒禁区之雄超级教练纯阳真仙全文阅读牧师神话最终信仰自然物的权利的罪过。环境伦理学之所以重要,就在于作为一种文化创造,它可 以约束人的上述行为。过量捕杀其它动物的狮子,不能用道德来约束它自己;但是,人却不仅拥 有力量而且拥有控制其力量的精神潜能。只有他才能认识到其它创造物自我实现的权利,并依据 这些权利来判断他自己的行为。这种能力使得一种生物中心论的世界观和整体主义的环境伦理学 成为可能。深层生态学家希望,这种观念能够促使人们大量降低其人口数量,大规模地自学减少 其对生态系统的有害影响,并从根本上变革经济、政治、社会和技术制度他们的目标是摧毁二元 论,人类应作为一个成员而非主人投入生命共同体的怀抱。生态学产生于西方,也繁荣于西方,但是中国学者也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发掘了很多生态思 想。杜维明在长篇论文《新儒家人文主义的生态转向》中指出,当代新儒家必须进行生态转向, 而转向的目的就是要秉承儒家的救世传统,拯救今天的人类。首先熊十力用佛教唯识学的基本观 念析理辨正,重建了儒家的形而上学。熊十力认为儒家的大化观念表明人是参与宇宙进程,而不 是把人的意志强加在自然之上,作为一个不断进化的生物类别,人类不是脱离自然的创造物,而 是生生大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赋予人类创造力的活力的同时,就是山川大地欣欣向荣的生命力, 我们与天地万物同源共。由于熊十力的自然活力论哲学以《易经》为基础,他的与自然同体的伦 理观在他的道德理想主义中有着显赤的位置。而梁漱溟认为儒家人生态度的特征是在疏离自然和 征服自然两者之间保持平衡。虽然他也承认中国必须向西方学习,增强竞争力以挽救民族危亡, 但是他预言,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抛弃俗世的印度精神必将流行。

       梁漱溟在晚年时已经预见 到了汤因比的伦理告诫:在汤因比看来,20世纪对技术的迷恋已经导致了环境的毒化,使人类的 自我毁灭成为可能。汤因比相信,解决当前危机的任何方案都有赖于人类的自制。然而,对自我 的把握既不能通过极端的自我纵容来实现,也不能通过极端的自我禁锢来实现。21世纪的人们必 须学会走中道,走中庸之道。尽管梁漱溟只是暗示了人类发展的另一种可能的选择,他的比较文化研究却在西化一统天下的中国掀起了一股潮流,重新评价儒家,使它回复活力。在杜维明看来, 熊十力和梁漱溟这两位思想家的不同贡献可以归纳为儒家的生态转向。®总之,中国生态理论的 建构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现实的需要,在与西方生态思想的交流中必将为世界生态理论的发展 贡献更多有益思想。

上一篇: 民间文学艺术是文化的百宝箱 下一篇: 借助自然恢复文化的生命和精神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