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同样的语言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体现

已有 349 次阅读  2012-03-30 16:32

       我们所说的话语,书写的文本都是实际运用中的语言,不是抽象的、概念意义上 的语言。日常语言与文学语言都是人文语言学所研究的对象,它们有许多共同之处, 这主要表现在二者都是在具体语境中发生的语言行为与交往对话。

        语言行为理论把话 语作为说话行为和行事行为来看待,因为语言是人的一种活动,任何话语在被说出的 同时就是说话者的一种行为活动的发生,这时语言作为说话者实施的一个说话行为, 同时也是说话者实施的一个行事行为,前者主要代表着“言”本身,后者则意味着对 “行”的强调。也就是说,对人文语言而言,某句话作为话语意味着言与行无法分开 的一体性的存在,那么,我们对话语的理解就不能像传统语言学那样只突显前者,而 否认后者的存在,必须打破言与行的对立,同时考虑两者,将人的行为活动引入对话 语的理解才能真正阐释话语的含义。如“歇歇吧”这句话在传统的语言学研究中就是 一个表示要休息的祈使句,但它作为话语,不但意味着说话人发出了说这句话的动作, 而且意味着他在具体语境中的实现了一个建议休息的行为,这一行为是在与他的情感 心理相结合后才会发生的。正因为如此,这种建议休息的行为会以多种可能的语气、 情感、态度表达出来的,而听话人也会对此做出不同的心理反应、产生不同的行为活 动,这才是一个完整的交往对话的过程。如果仅仅把这句话理解为“休息”的意思是 远远不够的。下面我们来探讨日常语言与文学语言作为语言行为与交往对话所依赖的 语境。日常语言与文学语言都作为语言行为与交往对话,是在语境中存在的,只有在具 体语境中,日常语言与文学语言才成为具体的言语,而不是抽象的、语法意义上的语 言。也就是说,无论是日常生活中的说话还是使用语言将艺术构思传达出来,都离不 开语境,它们都依赖于语境而存在,对日常语言雄霸蛮荒禁区之雄超级教练纯阳真仙牧师神话最终信仰与文学语言的理解也必须联系各自的 具体语境来进行。 I.语境的概念 (1)概念的提出“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这个概念由社会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于1923年 在《原始语言中的意义问题》一文中提出。这一概念的提出缘于他在实地考察新几内 亚东岸特罗布里恩岛上土著居民的生活史时,发现语言在当地居民活动中的功能根本 不是我们所谓的表达思想的工具,语言的意义要联系岛上特定的风俗文化和具体情形 才能解释,于是他对语言的功能、意义问题提出新解。他说:“语言,以其原始的功 能,被看作一种行为方式(a mode of action),而不是一种思想的对应符号。”通过对 野蛮人的复杂语言情形的分析,他发现“在原始社区所找到的每个个案中叙述话语首 先是一种社会行为方式,而不仅仅是思想的反映”气他们的语言是行为语言(speech -in-aCtion),他们的语言交际可以不传达思想,但却具有社会功能,语言作为思想 的工具只是一个次要的功能,语言的意义也由此得到解释。“叙事也间接地与一种它 所指向的情景联系在一起……在这种联系中,一个故事的字词由于听众以前的感受 的不同是有区别的,其意义取决于所指的情景,不是在语言行为的同等程度上,而是 在语言行为的同样的方式上。”

      十三年后他在《文化论》中再次强调语境对实际应用 中语言的意义所起的根本作用:“在研究实际应用中的语言时,却显示了一个字的意 义并不是神秘地包涵在一字的本身之内,而只是包涵在一种情景的局面中(contextof situation),由发音所引起的效果。发音是一种动作,是人类协合动作方式中所不能少 的部分。这是一种行为的方式,……事实上,字词的应用是和人类一切动作相关连而 为一切身体上的行为所不能缺少的配合物。一字的意义就是它在协合动作中所获得的 成就。它的意义时常就是人由直接地对付他人的动作而得到间接地运用环境的效果。”

       马林诺夫斯基认为人的行为方式表达一定的意义,而语言作为配合物,应用中的语 言就转变为语言行为。无论是行为方式还是语言行为的发生,都是在特定的情景和社 会文化中发生的,因此,语境和语言是融合在一起的,语境决定了语言行为的意义,从而决定了语言的意义,离开了语境,就无法理解语言的具体意义。马林诺夫斯基的 语境主要指社会文化语境与情景语境。他对语境的界定基本上局限于非语言因素的具 体情景和社会文化背景上,其语境理论还仅仅处于提出问题的阶段。

上一篇: 民间文学艺术是文化的百宝箱 没有了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