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Facebook,一个平行世界的诞生

已有 197 次阅读  2012-03-05 18:50   标签互联网  人本  Facebook  Network  style 
以 Facebook为代表的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 Service),改变了未来人类社会沟通的方式。Facebook它不仅是一个科技话题,更是社会话题。在Facebook出现之前,互联网的人本一面并不明显。但随着Facebook等社交网络的兴起,互联网将越来越表现出人本的一面,人将代替机器,成为互联网对话的主体。

    谈Facebook的文化效应,可以从去年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开始。去年年初曾在美国参加一个技术论坛,和一位参展商换名片的时候,这位老兄发现自己名片已经发光,匆忙中,只留下名字和邮件,没其他信息。

    回到酒店,一时兴起,心想不如试试Facebook在美国的普及程度。结果不到1分钟,通过照片和姓名确定了他的个人页面。再仔细看看,不仅邮件等联系都在上边,工作履历、教育背景、甚至家庭资料都一应俱全。(隐私设置太逊了)

    Facebook的突破

    这就是Facebook在美国的真实写照,它突破了我们曾经对互联网世界的两个想象。

    第一个想象是虚拟性。诠释互联网虚拟性最著名的一句话莫过于:“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On the Internet, nobody knows you're a dog)。

    这句话来自于《纽约客》杂志1993年7月5日刊登的一则由彼得?施泰纳(Peter Steiner)创作的漫画。在这幅漫画中有两只狗:一只坐在电脑前的狗将这句话告诉另外一只坐在地板上的狗。

    互联网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单独的虚拟世界,人们假定每个人在互联网都会改头换面。曾经火爆一时的游戏,“模拟人生”、“第二人生”,都是这种文化的产物。用户在游戏中,扮演与现实世界中不一样的自己。

    但在Facebook发展之初,扎克伯格对早期天使用户有严格的限定。只有常青藤联盟的院校成员凭借自己的信箱才可以注册。这样就保证了每个ID都是有真实身份的人。

    这种用户注册限定也影响了早期用户的行为。这些用户认识到,自己添加的每一个好友,都可能马上在校园里遇到。所以从一开始,Facebook用户的行为和信息披露也与现实较为接轨。

    第二个想象是关于用户数量。Facebook在美国正在努力破除一个迷信:“互联网世界只是真实世界子集。现在,Facebook已经占到美国网民75%还多。以美国互联网的普及率,这个国家的主力人口,可以说基本都在Facebook上。一个Facebook的ID,与社会上的一个公民建立起了一对一的联系。

    由于这种数据的真实性和用户数量优势,现在的Facebook与其说是一个虚拟社区,不如说是真实世界的镜像。在这个社区上,每一个ID的网络行为,最后都会反馈到真实世界中去。正是因为这个理由,自奥巴马开始,美国的政界候选人都会将Facebook作为一个主要的宣传阵地。一个Facebook上的病毒视频的宣传效果,或许不亚于跑到一个州去握1000个选民的手。

    可以这样说,那么Facebook已然成为与真实世界同步运行的平行世界。扎克伯格就是这个系统的设计师,正如《黑客帝国》里的白胡子老头。

    Facebook的世界更平

    Facebook创立于美国,扎克伯格对网站的设计原型,来自于美国的法理和社会习惯的规则。这种规则设定,已经很大程度上符合更大范围内的社会准则。在Facebook眼里,世界不仅是平,简直是一马平川。

    互联网从创立伊始,就是“一个规则”的世界。TCP/IP协议是所有互联网链接的通路,邮件协议,FTP传输协议皆如此。但是在Facebook这种社交网站出现之前,在互联网的人本一面,“同一规则”的特点并不明显。但是在Facebook出现之后,当人代替机器,成为互联网对话的主体,Facebook所代表的世界观,就成为社交网络的“TCP/IP协议”。

    世界终归是参差多态的,每个国家、地区、种族、宗教,都有其独有的文化本源。即使在欧美世界,Facebook也会遇到这种文化适应的挑战。举例来说,欧盟对隐私方面的忧虑远远大于美国;德国法国对于纳粹话题的容忍度远远小于其他国家。
   
    根据预测,到2016年,全球网民数量可能达到30亿,Facebook如何从覆盖当前主要以美国等西方世界的8亿用户,到覆盖最终的全球不同种族的30亿用户,将不得不面临一个强烈的文化与法规冲突(实际上,Facebook已经遇到了)。

    扎克伯格在上市“公开信”中说:创建Facebook的目的并非成为一家公司,是为了一种社会使命,让世界更加的开放,联系更加的紧密。

    在这一信条下,扎克伯格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只有当他所信奉的社会使命成为绝大多数人的使命。Facebook,和Facebook所代表的虚拟社交平台,才能实现与真实世界的最终平行。我们都将住在Matrix里,无论它是不是Facebook。(原刊于国家财经周刊,略有修改)

上一篇: C语言深入浅出 :回味经典 下一篇: 尔必达之后该轮到谁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