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文学终结论的起源和主要观点

已有 133 次阅读  2012-01-18 17:48

    “文学终结论”是一个略显荒诞而又非常严肃的理论问题。说它荒诞是因为文学虽然面临着 各种各样的危机和困难但毕竟还坚强地活着,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文学的终结还是难以想像的。 但是“文学终结论”出现后,又确实像“魔咒” 一样萦绕在所有关心文学命运的人们的心头,并 引起了许多学者严肃而认真的关注和回应,这说明对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嗤之以鼻,而需要予以 认真的思考和回应。概括起来,“文学终结论”主要有两类观点:一是黑格尔从艺术与“绝对精 神”的关系出发得出的艺术终结论;二是米勒等从文学与电子媒介的关系出发得出的文学终结论。 “文学终结论”最早可以溯源到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论。

    1828年黑格尔在柏林的一次演讲中 最早提出了包括文学在内的艺术终结问题,在他的《美学》第一卷中记录着这样一段话:从这一切方面看,就它的最高的取能来说,艺术对于我们现代人已是过去的事了。 因此,它也已丧失了真正的真实和生命,已不复能维持它从前的在现实中的必需和崇高 地位。毋宁说,它已转移到我们的观念世界里去了。这段话是艺术终结论有文字记载的源头。在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中,艺术——宗教一哲学是 “绝对精神”通过人进行反观自身的3个阶段,艺术作为“绝对精神”发展中的一个中间环节, 必然被高于它的方式——宗教和哲学所扬弃。但是黑格尔并不是就此认为文学艺术会走向彻底的 消亡。他是认为,在表现“绝对精神”方面,艺术还有局限性,因此要超越这种局限性而达到更 高的认识阶段。关于艺术的未来,黑格尔认为:“我们尽管可以希望艺术还将会蒸蒸日上,日趋 于完善,但是艺术的形式已不复是心灵的最高需要了。我们尽管觉得希腊神像还很优美,天父、 基督和玛利亚在艺术里也表现得很庄严完善,但是这都是徒然的,我们不再屈膝膜拜了。”②可见 黑格尔并没有简单地说艺术会彻底消失,而是认为艺术在表现“绝对精神”或曰终极真理方面不 再是最佳的文化样式。20世纪西方哲学大师海德格尔对黑格尔的艺术终结观提出了异议,在海德 格尔看来,“真理是存在者之为存在者的无蔽状态。真理是存在之真理。美与真理并非比肩而立 的。当真理自行设置入作品,它便显现出来。这种显现——作为在作品中的真理的这一存在并且 作为作品——就是美。因此美属于真理的自行发生。”③也就是说,在海德格尔看来术同样可 以达到真理的最高层面,所以它并不会被哲学取代。美国学者丹托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又一次重提“艺术终结”的问题,在《艺术的终结》一书 中,丹托认为,西方艺术史上长期存在着“哲学对艺术的剥夺”,而“艺术的终结”是后现代的 多元艺术时代的到来,将彻底打破传统婴儿米粉自制飞机杯震动棒av棒电动阳具假鸡巴的艺术评价标准,改变由哲学观念来评价艺术、由意识形 态来控制艺术的时代。在后来写作的《艺术的终结之后》一书中,丹托更明确地指出:“在艺术 时代所创作的艺术和在艺术时代终结之后所创作的艺术之间可能存在着另一非连续性,而且同样 深刻”。④由此可见,丹托虽然以“艺术的终结”为题出版了著作,但实际上他并不是认为艺术 会消亡,相反,他认为在所谓的艺术的终结之后还有艺术,而且是一道更亮丽的艺术风景线。 从黑格尔到丹托,他们的“艺术终结论”都没有说文学艺术会彻底地消亡,但他们的所谓“终 结论”确实揭示了艺术所面临的一些难题,表达了一种深刻的断裂和危机意识。如法国学者蒂埃里?德?迪弗所说:“不论是黑格尔还是那些正在履行黑格尔使命的艺术家,他们关心的并不是 历史进程或艺术活动的真正终结,而是一种在终结中继续生存的历史形态(因为历史从来都是由 于自己的终结而生存),是一种艺术现象学,艺术面临死亡的威胁,但这种威胁不仅没有终止艺 术,反而维持了艺术的生命,使艺术一次又一次做出并且一次又一次扬弃自己的死亡判决。” 0这 揭示了艺术在现代社会的一种两难处境:一方面,现代社会的一般情况是不利于艺术发展的;另 一方面,按照艺术生命的内在的要求,它又必将发展下去。总之,艺术既面临着现实的危机,又 必将在危机中获得新生。如我国学者薛华所说:“艺术终结,意味着艺术自身在内容和形式上发 生新的变化、新的转折,意味着成为另一特点的艺术。”

    “文学终结论”之所以近年来在中国文学理论界产生了很大影响,最大的诱因还是由于美 国学者希利斯?米勒从电子媒介的发展出发抛出的所谓“文学终结论”。上个世纪末,美国学者 米勒在北京的一次学术会议上做了一场名为《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的演讲,讲 稿刊登于中国最权威的文学研究期刊《文学评论》2001年第1期。米勒由德里达的《明信片》一 书得出电子媒介时代文学走向衰亡的结论。后来米勒对此做了进一步的阐释:

    文学就要终结了 ,文学的末日就要到了 ,是时候了。不同的媒体有各领风骚的时代。 文学虽然末日将临,却是永恒的、普世的。它能经受一切历史变革和技术变革。文学是 一切时间、一切地点的一切人类文化的特征一一如今所有关于‘文学’的严肃反思,都 要以这样两个互相矛盾的论断为前提。

上一篇: 民事诉讼制度的管辖和实践 下一篇: 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才是长久之计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