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文学语言的生存发展离不开民间的土壤

已有 132 次阅读  2012-04-01 12:24   标签民间 

      日常交往是现实生活的一部分,日常语言是日常交往的直接实现。因而日常语言 在很大程度上指向现实,受现实因素的制约。由于日常交往在当下发生,语言与思维 几乎同步进行,说话人的言语往往脱口而出,紧接着对方的话语继续下去,中间没有 多余的时间来考虑怎样表达或加工润色。所以,日常语言是一种自然语言,也是一种 大众化的语言,它保持了言语的本来面貌,是一种原生态的、未经加工提炼的语言, 或者说是一种自发的、原始的言语活动,其基本形式是口语。

       文学语言是经文人(一 般指作家、诗人)加工、提炼过的,为反映生活、塑造形象服务,无论它多么通俗或 者口语化到什么程度,也无论看上去如何酷似日常语言,它都是经文人加工整理的结果,这种加工整理使文学语言脱离日常语言的范围,成为标准的书面语形式。因而, 文学语言是一种文人化的语言,它决不是对日常语言的忠实记录。这种文人化表现在 两个方面:第一,文人的加工整理总是在某种文化传统中进行的,文人又是文化传统的自觉 接受者和传承者,即便受其他文化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也不足以抵消他所属的文 化传统的力量,相反,倒有可能形成互补或共生的局面。余华说•• “我是一位深受西 方文学影响的作家,可是这并没有改变我是一名中国作家的身份,我在中国生活了近 四十年,我的祖辈们长眠于此,这才是左右我写作的根本力量。可以这么说,中国的 传统给了我生命和成长,而西方文学教会了我工作的方法。”®就语言而言,它本身就 是一种文化,在人文语言学家洪堡特、魏斯格贝尔、萨丕尔、卡西尔等人看来,一种 语言与它所属民族的精神、文化、思维方式同一,因而,语言不是外在于我们的对象, 我们不可能跳出语言之外从某个角度来观察语言、说明语言,我们是在语言之中。一 种语言模塑了一种特定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反过来,该种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同 样给这种语言打上深刻的烙印,在说话(包括写作)时,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作为看 不见的在场者时刻影响着说话人的思维与感觉,因此,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总是隐 含着说话人所属民族的特有的雄霸蛮荒禁区之雄超级教练纯阳真仙牧师神话最终信仰感觉方式和思考方式,比如,赞美一个姑娘的美,中国 人会说:她比西施还漂亮,而西方人会说:她比海伦还美,二者都不约而同地与各自 所属的文化传统直接联系起来。文学是文化大家族中最能承传其传统的类别之一,每 —个作家都会深受自己所属的文化传统的浸染,这在艺术传达的过程中也体现出来。 所以,文学语言在加工整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有文人所属的某种文化传统的印 记。作家在充分利用本土的资源优势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语音、节奏、形态、意 蕴等方面体现出文化传统的影响。索绪尔说:“任何文学语言都是文化的产物,到头 来都会使它的生存范围脱离自然的范围,即口语的范围。”②这话是很有道理的。第二,文人创作除了受文化传统的制约以外,他在对语言的加工、整理中还包含 了自己的创造。实际上,没有现成的文学语言可供作家加工、整理,每一部作品的语 言都是“成品”,作家可以借鉴、摹仿,却不可能对原作品的语言再加工;日常语言 一旦进入文本,必定是经过作家审美心理的过滤并加以提炼的结果。如果把这个过程 看作是对日常语言的整理、加工过程,那么,这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润色藻饰、调整修 改的过程,而是一个重新创造的过程。因为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特定的审美 感觉、情感意绪,作家会循着自己的感觉与情感来寻找语言,而不是按照常规思维来 表达。因而,每一部作品的语言都是被重新创造出来,都是独特的、不可重复的。词语选择、句式结构、句子的组合搭配都是作家精心“打造”出来的,都是对语言创造 性运用的结果。正因为文学语言是作家的独创,所以它就不像在曰常生活中说话那么 容易,可以张口就来。作家对语言贫乏的抱怨、在词不达意时的焦灼、意不称物时的 担心、言不尽意时的遗憾,都说明文学语言是一种创造性的言语活动,在创造过程中 存在语言表达落后于艺术思维的现象是很正常的。

      因此,对文学语言的大众化、口语化或生活化要辩证地看待。对此,王一川指出: “标举大众化语言固然有其文化与历史合理性,但绝对抛弃文人化语言传统却往往违 背文学语言发展规律,丧失语言与美学的合理性。文学语言既有向大众吸收的必要, 但更有文人加以整理、提炼和创造的必要即文人化的必要。”®这一见解是十分合理的。 杨守森也指出:“文学语言的生成与发展,当然离不开民间日常语言的土壤,离不开 时代语言的滋育,但就其高级形态而言,应是一种富于个体创造性与独特含蕴性的文 人语言。”②二人可谓“英雄所见略同”。日常语言毕竟是一种大众化的语言,它不见 得俗,但却不经过整理、提炼、加工,如同一盘散沙,保持了语言与生活的原生态; 而文学语言是一种文人化的语言,经文人(作家)的系统加工、创造而成,符合文学 的要求与美的规律,绝妙的口语化(大众化)的文学语言不是照搬日常语言,也不是 迁就大众口语的结果,它同样是作家的精心创造。“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境 界就是既使文学语言文人化,又使这种人工化的创造不露痕迹。这是一种更高的境界, 历来为诗人、作家所推崇。人人心中有,唯独笔下无,这样创造出来的文学语言才会 既通俗易懂,又贴近人物的情感思想,还富有独创性。

上一篇: 语言节奏感对于欣赏文学作品很重要 下一篇: 文学语言既有现实性特点又有虚拟性特点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