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国产手机在拼价格、拼硬件之后

已有 148 次阅读  2012-08-31 16:19   标签国产手机  价格 

各国手机的核心内容:日本手机拼技术,韩国手机拼外观,美国手机拼体验,而中国手机则是拼价格。——这是一则笑话?!更是一次警钟……

在智能手机高速发展的今天,苹果独占着手机领域80%以上的利润,这叫其他国际大厂都望尘莫及,更别提我们的本土手机厂商们了。提升自身品牌的利润空间,这是每个手机厂商的理想,然而,理想在现实面前总是显得那么苍白……

在Android突飞猛进的同时,手机差异化显得日渐困难,首先出现的症状就是:各本土手机厂商纷纷陷入了“价格战”的漩涡。1999元的双核小米手机,让这场战争急速升级,仿佛,“压低价格”成了本土手机们的必修课程,而近日,阿里云、天宇和联通在杭州联合发布了一款价格更为惊人的智能手机(W619小黄蜂),作为一款3.5英寸屏幕的双卡双待智能手机,其699元的市场零售价之外还赠送了500元淘宝红包。这似乎更将这场价格战逼到更艰难的一个境界。

为了适应中国市场这一“拼价格”的现状,一些国际大厂们似乎也开始行动起来了,在保持传统的高端手机的市场竞争的同时,它们也开始加入“千元智能手机”的阵营,摩托罗拉、HTC,乃至三星都开始介入这个层面的竞争。

一方面,越演越烈的价格战将非智能手机几乎逼如了绝境,也许再过不久,它们将正式成为历史;另一方面,由于国际品牌的加入,对于大多数本土厂商而言,这场战争也必然是以它们的悲剧而结束……

与此同时,拼硬件配置也成了手机厂商们津津乐道的一个部分:大屏、更大屏;高清、更高清;轻薄、更轻薄;双核、四核、更多核……而这其中,本土厂商与国际厂商相比较而言,它们不同之处则在于,它们的硬件配置哪怕还没有成熟到可以量产的程度,就成为了其拿出来拼的一大利器……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一样,国际厂商们要么根本不参与这“拼价格、拼硬件”的战争,要么是在保证了自己原有高端领域的竞争力优势的同时参与其中,惨烈的战争中,注定了会有大批厂家悲剧结尾……

那么在悲剧发生之前,本土厂商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做品牌、做渠道必定是接下来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这一点上,小米无疑是成功的例子;近来,华为貌似也在往这方面下苦功夫。

做品牌其实是很高深的内容了,品牌广告做起来其实并不太难,有钱就行,这一点,对于某一些本土厂商而言也不会是最大的难题;品牌要得到广大消费者认可,这一点就要难得多了,手机外观设计、手机工艺设计、手机体验,这些都不是多投点钱就能正比收回成效的,也希望有更多厂商去做这些。

接下来,还能做些什么呢?希望大家来进行讨论。

上一篇: stm32应用例程 下一篇: 韩非子很温柔,唐鸿宾老爷子也要发愁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