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电子阅读器与我们的未来——转

4已有 761 次阅读  2010-02-28 11:00   标签电子  阅读 

评论:电子阅读器与我们的未来

2008年6月份,东方网上有一则新闻,提到了一个我们需要正视的数字:“2007年中国人的图书阅读率(每年至少读一本书的读者在识字者中的比例)仅为34%。”在这个由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进行的调查中,我们历年的图书阅读率呈下降趋势:1999年是60.4%,到2003年还有51.7%,2005年时为48.7%。另外一个需要警惕的数字是,2007年这个阅读率,如果将样本缩小到18-19岁的年轻人时,没有读书习惯的高达45.9%,换句话说,离开高中后,有一半的人和书“say bye-bye”了。

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图书生产国,年出品书籍不下30万种。

不过,事态似乎在好转,因为到了2008年,我们的阅读率回升到了49.3%(18岁以上的成年人),反过来说,还是有一半多一点的识字人口不读书。

开卷有益是我们大部分人都同意的说法,在上述的阅读率调查中,9-13岁的阅读率是最高的,93.5%;0-8岁也有72.3%,很显然,这些未成年人(特别是8岁以下的儿童)是得到家长或者老师的驱动的。换言之,大部分成年人认为还是应该读点书的(哪怕是教科书),虽然他们自己有一半已经不读书了。

为什么不读书?

经济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因为有近一半的人认为今天的书比较贵或者很贵。一本大概在200页左右的非专业简装书籍,我们认为价格在11元上下是合理的——去随便翻翻当当上的书目价格,就知道,除非是搞促销活动,这个数字是不太常见的。

另外一个问题是时间。工作太忙没时间读书是不读书比例最高的原因。不过,事实上我们不是没时间,而是时间碎片化了。大城市的交通状况其实让很多人有很多无聊的时间待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只不过,没有这个习惯捧着本纸质书罢了。

不过,我想,最关键的原因不在这里(时间永远是最好的借口),人们并非不阅读,只是,不读书罢了。替代物就是:互联网

互联网阅读给人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包括快速阅读、非线性阅读(布满超链接的文字可以让阅读者跳来跳去)、互动式阅读,不过,我认为,还有一点影响至关重要:免费阅读。对报纸收费的不看好已经说明,我们今天大部分的普通人认为:信息,应该是免费的。

大洋彼岸,一款名为“kindle”由全球最大在线书店Amazon打造的电子阅读器横空出世。这被认为21世纪以来排名在前十的杀手级应用的销售极其火爆。这款阅读器的价格在2000元人民币左右,通过这个阅读器,人们可以用大致在10美元左右的价格买到那些纸质书要卖几十美元的电子书。在2009年第一季度,这款电子阅读器拿下了北美10%的图书市场。

随着kindle的火爆,国内也很有些企业闻风而动。汉王就是其中一家。它的董事长很兴奋地认为,属于汉王的时代终于到了——这个说法还要经过市场的检验,不过,我丝毫不怀疑,属于电子阅读器的时代即将到来。

电子阅读器可以让人们以很低廉乃至免费的价格(我也不想讳言,网路上充斥着不要钱的电子书)获得各种各样的书籍,电子阅读器也能充分利用人们当今的碎片化空闲(比如,在漫长的地铁搭乘中或者坐在机舱里傻等被延误的航班起飞),通过一些技术上的小小革新,电子阅读器里的内容通常可以布满超链接形成一种非线性阅读,电子阅读器还可以让你小小的蜗居(或者学校宿舍)里不再需要书架而且对书籍的整理保存比有书架来得更好。中国人的山寨精神很强,所以我也一点不怀疑,通行各种包括TXT、DOC、PDF、CHM哪怕是古怪的CAJ文本格式的电子阅读器会诞生。如果电子阅读器支持一些手写功能(这个在技术上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东西),写个微博,发布个短书评让别人分享,都是轻而易举的事。

对于书商而言,电子阅读器也许不一定是什么值得兴奋的好东西,它会逼迫书商以更低的价格出售它的拷贝——不过可以想想销量增加的美好未来,甚至还要面对一场艰巨的打击盗版之战。对于书店而言,或许可以以成本更低的便利店的形式存在,因为它主要在出售电子拷贝而不是纸质书,也无需囤货。星罗棋布的电子书店让人们更容易接触书以及找到自己想要的书。

对于阅读而言,电子阅读器具备“救赎”的可能,因为它让人们的阅读变得更低成本,更高接触,更易行为之。

也许,在未来,传统意义上的买书频率不可避免地要下降,但对于全民阅读率,我乐观地相信,会有显著的提高。而对于一个社会而言,“读书人”增加了,将势必对未来的文明,产生深远的影响。

上一篇: PCB设计注意关键点 下一篇: 2010年哪些消费电子产品会大热?-转

分享 举报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涂鸦板